视觉中国 供图
陈姚(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
常常有同学说:“我的项目万事俱备,就差一个CTO(首席技术官)了。有什么办法快速找到一个技术大牛?”当创业者问出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陷入到创业合伙人招募的三大误区之中了。
误区一
第一大误区就是把团队组建放到项目规划的最后来考虑。
首先,项目团队组建的过程,也是创始人塑造团队共识、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而且这个共识和目标,不是创始人灌输给其他合伙人和团队成员的。
合伙人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业项目之中,关键在于在内心形成“心证”,说服自己从内心到行动都信服创始人的想法、信服这个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进而自然生发出如何融入项目、调动一切自身积极因素和资源去发展项目的激情,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感”。所以,在这个环节创始人起到的是指引项目方向、启发创业意愿、激发创业精神的作用。
如果创始人在找人之前就觉得自己的项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东西都到位了,真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单干就行了,不需要再找别的合伙人。即使有能人愿意和你一起创业,对项目完全没有“参与感”,只是机械地完成创始人的命令,那这些能人何必和你一起创业呢?在大企业做稳定的工作岂不更好?从项目角度来看,创始人也需要来自更多角度更加全面的项目规划和更加立体的实现手段,而合伙人的智慧与资源是这个规划过程中非常核心的要素。其次,当你觉得你的创意想法或创业项目很好,就需要一个人来技术上实现的时候,等于已经承认了自己技术上不行。那么,就要客观地承认你的项目在技术可行性上没有得到过充分的论证。也许未来,你的项目可能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现技术上不可行,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技术壁垒,很容易被别人复制、被大公司超越。所以,与其他合伙人的磨合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创始人在项目初创时期,一般要有70%的时间在找人,项目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比例则会有所调整,团队需要创始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和他们一起“做事”,共同攻坚。和技术、市场合伙人充分沟通磨合的基础上打磨的产品,切勿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错误观念。第三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能人或合伙人也不用过多。所有人都有“参与感”了,那往往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误区二
第二大误区就是希望能够快速找到合伙人。创始团队的组建,是创业从意识走向实践的第一步,可谓重中之重,要慎之又慎。如果一个创始人告诉投资人“这是我请来的技术合伙人,我们是上周在参加活动时候认识的”,说明创始人本人对技术合伙人的了解接触时间还很短,更谈不上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这样就贸然合作成为合伙人,显示了这位创始人在行为决策过程中的草率;另一方面,则显示了这个创始团队组合过程缺乏信任关系和长期协作,让投资人对他们以后的合作前景产生担忧。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既然合伙人不适合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来找到,那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比如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通过长期的工作接触可以找到公司技术部门某位志同道合的技术人才,或者定期参加一些行业专门会议,也可以认识不少专业技能与创业项目契合的专家。接下来的时间,你们可以有较长时间的互相了解、充分沟通,大家发现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心的基础上,来共同探讨一同创业的可能性。怀有很深的功利心和目的性去接触人才、引诱人才,短期内造成以利诱人的效果,那往往会适得其反。总之一句话,找合伙人,应该找你所能信任的人。所以,我们对大学生创始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合作一段时间以后,认真考虑作为合伙人加入到项目中来,并妥善议定股权分配等合伙协议。
误区三
第三大误区则是创业合伙人“一定要找牛人”。谁都想创业路上有牛人相伴,但问题在于,你是否已经足够优秀能领导牛人,以及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与牛人共事。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合伙人的状态能力就是你当时的状态能力的投射”。它表明创始团队成员一般不会超越创始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一个阶段创始人能达到的思考高度和能力水平,也代表了团队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所以,不要在自己都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妄想一定会有牛人从天上掉下来,这种情况下掉下来的要么是庸人或者是陷阱。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找牛人?找牛人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按照以往的经验,找牛人一般要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具备一定的规模后需要开始考虑了。
起码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有的创始人常常在招牛人的时候,还想着省钱。少花钱办大事的思想在这个时候不见得有帮助。创始人心中往往想的是,牛人应该以低薪加入,才能够有资格成为合伙人,获得更多股权或期权。但要想到,你给牛人开出的工资或期权收益,让他觉得待遇收益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在遇到业务挫折或者面临更好待遇的时候,就很容易会发生流失。
第二是创始人亲自邀请。牛人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业界公认。创始人的亲自出面,才会表明一种对于牛人渴望和尊重的态度。所以从最开始接触到最后敲定合伙协议,最好都有创始人在场。这样也能够在公司中体现出创始人对新合伙人的重视,让牛人加入之前就形成一定的气场,对牛人以后开展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切不要以为为了体现公司的专业性和分工负责,就把后续的招募手续甩手交给行政人事就完事了。
第三是新老关系的处理。刚才已经提到,我们需要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需要牛人的加入,所以招募牛人进入公司直接面对的就是老人和新人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我的建议是在充分的沟通基础上,让全体合伙人甚至部分老员工共同参加新人的面试,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新人和参与招募的决策,进而对新加入的合伙人产生充分信任和支持,在牛人加入之前就要从团队内部为后续的人才发展战略奠定足够的协作基础和开放的文化支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4月30日,狮山镇隆重召开“以美学赋能城市 用运营激活未来”2025年城市美学合伙人、城市运营合伙人招募大会,正式推出城市美学合伙人、城市运营合伙人计划,向社会征集与城市同频共振的“奋斗共同体”。
这场以“以美学赋能城市 用运营激活未来”为主题的活动,不仅通过美学与运营的双轮驱动,为城市狮山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启新篇章,更是回应“人民城市”的顶层要求,从顶层构建城市发展、探索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狮山样本”。
狮山镇党委书记梁觉聪等镇相关领导,各大商协会及企业代表、特色文旅主理人、城市美学合伙人、城市运营合伙人,以及镇相关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等近200人参加了大会。
美学与运营的“双轮驱动”
会上,狮山镇党委副书记关艳娟发布了城市美学合伙人、城市运营合伙人工作计划,并从为何实施、如何落地、什么目标三个“问”为大家解读了《狮山镇公共服务空间、物业委托管理(运营)指引意见(试行)》。
为何实施?大会给出三个关键词:盘活资源、品质提升、长效运营;如何落地?通过开放场景、丰富主体、创新机制,只要是认为值得的事项都全面开放招募,并鼓励有情怀、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并以流程透明公正、收益处置多元、政府监管兜底的机制打消城市合伙人的顾虑,可谓诚意满满。
城市运营的活力,源于空间物业的创新激活与资源的智慧链接。本次城市美学合伙人、城市运营合伙人招募大会主要聚焦八大核心场景——从烟火升腾的街区市集、绿意盎然的公园广场,到承载民生的社区用房、凝聚记忆的文化场所;从焕发新生的桥下角落、青年人才和产业工人的社交聚落,到彰显格调的城市家具,合共42个城市空间,以开放的姿态,诚邀多元力量共筑城市未来。
街区市集则涵盖北江花海营地、博爱湖之夜营地、松岗沿江路、南国桃园艺术墟、颜峰大布墟、罗村孝德湖、市民广场、十里官窑五里墟等10个项目,或因地制宜设置集市街,或以“餐饮美食+娱乐休闲”双核驱动为核心等,在盘活发展街区经济的同时保障公共服务质量,汇聚各文化领域资源,打造全新体验式空间,推动区域全面发展。
城市美学的塑造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引领,也离不开具体规范的落地。狮山镇副镇长陈坚解读了《狮山镇城市美学工作实施方案》《狮山镇城市美学设计实施导则》,将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紧扣“抢、拼、争、聚”,通过专家智库引领、科学规划先行、公众参与共建,构建“全域、全要素、全周期”的城市美学体系,立足“华南产业高地、湾区梦想家园”发展定位,以美学,赋能城市品质提升、产城人文融合与民生福祉增进。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狮山着力塑造魅力城镇形象,城市美学紧密关乎居民生活品质、深刻影响城镇竞争力,是衡量城镇品质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狮山镇城市美学设计实施导则》的实施,以系统性引导,让每寸土地、每座建筑、各处公共空间尽显美学价值,推动城镇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美学与运营的“双轮驱动”,是让美学合伙人负责顶层设计,规范重点片区、公共空间、建筑类别等要素,避免“千城一面”;运营合伙人聚焦落地转化,如“街区市集类”项目将美学方案转化为可盈利的业态,确保可持续性。这种分工打破了“规划—建设—闲置”的怪圈。
构建“城市命运共同体”
现场,狮山镇为首批城市美学合伙人颁发聘书,他们的加入打开了城市狮山建设的新局面。
一直以来,狮山积极贯彻“空间换服务”“运营变经营”的理念,在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下,探索开发了26个城市运营项目,涵盖名企百园、街区市集、文化场馆、住宅小区、乡村美化五大方面。活动现场,狮山为这26个项目的城市运营合伙人颁授城市运营管理“金钥匙”。
随后,城市运营合伙人实践项目代表分别上台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以此为标杆,基于当前形势,狮山各部门定会变“等靠要”为主动经营的思维,在城市运营方面先行先试,蹚出一条以“政府搭台、社会共治”的城市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会上,梁觉聪从由衷的欣慰、由衷的感谢表达了对这次大会、对首批城市合伙人、对在座的每一人,以及支持狮山发展的企业、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敬意。真情流露,正是一座城市的温暖担当。
这份担当,让狮山的城市公共空间运营策动社会多元参与、“以空间换服务”“以经营代运营”的理念成型,在新形势下城市运营的“狮山模式”逐步由碎片式不连贯的思路发展成为相对完整的体系,这是狮山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一次理念觉醒,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响应区委、区政府积极打造“名企百园”的部署起,到湖景湾、奥米茄市政公共空间的活化利用,凯洋医疗、华昌、伟业对公交站台及城市家具的提质优化,再到今日的活动现场——首个真正意义用桥下空间改造活用成的儿童乐园,还有最近罗村社区活用政府闲置用地做停车场等市政配套设施的尝试……狮山策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城市运营的新思路,正一步步从构思走向现实。
“城市不单要有硬件的支撑,更需要有人文的浇灌。”梁觉聪表示,在城市建设和功能设定的过程中,把美学因子融入能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而美学因子的融入必须在地化,就是城市建设及功能设定必须以本土人文为底色,避免城市千篇一律、千城一面,丢失该有的人文风格,只有本土人文,才能唤起记忆、传承乡愁。
建设城市不易,运营城市更难,梁觉聪坦言,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难以包办一切,城市运营还得全民化,要调度一切可调度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前段时间,狮山正式发布了《城市运营合伙人招募手册》,吸引一批有意向的项目到现场签约,“以空间换服务’‘以经营代运营’必须成为我们城市运营的常规理念,自觉加持、因地制宜。”
城市由大家共建,也与大家共享。无论是企业、产业工人、新市民、还是本土土著,大家都是城市狮山的主人,在这里,无论是企业、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今天,狮山正式向全社会诚意招募城市合伙人,邀请社会各界一起来扮靓、做优、经营城市狮山,凝聚每份力量共建和美家园,让所有人都能体验到在狮山生活的舒适感、归属感。这份“合作邀约”,是一种诚意的表达,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治理、产业融合和人文共生的深度探索,共筑一座有温度、有品质、有记忆的理想之城。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李福云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徐富锋